曼谷爆炸翻译志愿者兼协调员建了10个微信群沟通
建了10个微信群沟通
8月20日是曼谷大爆炸发生后的第三天,朱拉隆功纪念医院2楼的急诊看护室气氛趋于平稳。但由于访客和媒体的不断增多,看护室外安排了两名保安看守,除了家属朋友外一律不让进。
或许“旦旦”是唯一一位只靠“刷脸”就能进入急诊看护室的非伤员关系者。虽然他胸前也别着“Volunteer”(志愿者)的标识牌,但他除了做志愿者的翻译工作外,更是一名信息统筹协调者。
“旦旦”就是李晶磊,是一名定居曼谷的昆明人。17日晚上大爆炸发生时,他正在一个公园跑步。当他打开手机时,发现很多网友@他,转发媒体的报道,急需志愿者帮助。他立刻打车准备前往离事发地只有几十米的警察医院。
“警察医院那边的志愿者很快就招满了,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调头去了另一家中国伤者较多的朱拉隆功医院。”李晶磊在工作的间隙向澎湃新闻回忆道,“到达医院后正好赶上医院负责人在通报伤亡情况,一家云南来的媒体不懂泰语,我就主动担任翻译工作。”
李晶磊在曼谷开了一家小规模的翻译工作室,3位专职和16位兼职的团队,主要翻译中文、英文、泰语和越南语。他因为翻译过7部泰剧,在网上有很多粉丝。
“事发后,我去红十字会医院当志愿者,发现在那里有中国人想去献血,但献血表格都是泰语看不懂,于是我首先将表格翻译成了中文。”李晶磊说:“之后我又组织团队,翻译了泰国司法部的赔偿补偿途径简易版,并快速发布到网上。”
李晶磊曾经做过一段时间媒体,很清楚信息沟通的重要性。于是他率先建立了微信沟通群,并逐个细化到如今的医院群、家属群、警察群、旅游部群、媒体群等10个群。有针对性地减少了沟通成本。
“来到朱拉隆功医院后,因为很多志愿者泰语不是很好,可以说‘一直被需求’,基本上在协调泰国官方、医院和伤者这三方的信息沟通。”李晶磊说。
哪里有人被找到,哪里有人确认死亡,哪里出来了新的规定,哪里下发了新的通知……他的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在最近几天,一直在滚动发布各种与中国伤员有关的信息。
“现在感觉就是好累。”李晶磊告诉澎湃新闻,事发当晚为了整理资料一宿没睡,之后的两天也只睡了几个小时,但他丝毫没有在意。
- 相关文章
- 有多少翻译错误,等着我们来改? (2015-8-21 13:47:1)
- 歪果仁吐槽:在中国长大是种怎样的体验? (2015-8-17 22:48:36)
- 想减肥?吃啥让别人帮你配! (2015-8-17 22:48:3)
- 奥巴马推荐:这个夏天 我在看这些书 (2015-8-17 22:46:50)
- Unlock趣谈:关于贝克汉姆一家的10件事 (2015-8-14 15:11:32)
- 2016考研英语中的26种形容词后缀 (2015-8-14 14:53:48)
- 商务写作:公务信函之证明信 (2015-8-12 16:15:52)
- 解析翻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2015-8-12 9:38:33)
- 飞虎队翻译员的战争回忆 (2015-8-12 9:37:57)
- 烹饪与人类的智慧 (2015-8-7 16:15:57)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