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独树一帜的口译笔记法
笔记法是口译的必备技能之一,特别是当我们听到很长的一个段落,短时记忆不够用了,必须用笔辅助大脑记忆。再厉害的译者如果不记笔记的话,遇到5分钟以上的讲话时也难免会丢信息。所以笔记是交传中非常有必要的一种辅助工具。那么如何建立一套独树一帜的口译笔记法呢?
初学者一般笔记法不太娴熟,但手头较快,在传译过程中倾向于以笔记为主;有经验的译员笔记法娴熟,多倾向于脑记为主、笔记为辅的记录方法。但无论哪种译员,在听到数字、专有名词或演讲者“一二三”地罗列要点时,都会动笔记下来。
首先我们弄清楚笔记到底记的是什么,笔记需要记什么呢?简单的说,笔记记的是逻辑,而承载逻辑的单元是意群。划分意群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解读笔记和寻找合适的表达方式。在一个意群听出来之后,记一个关键词,然后另起一行,接着记下一个意群,在一句话说完之后,用一条长斜线结尾,表示这句话说完,这样做很有好处,避免两句之间混淆为一句。一般笔记法包括横向记录法,竖向递进法,梯形结构法,其中状语,定语等非主干成分都要放在括号里,避免和主干混为一体。动词一般不记,用箭头或线条代表,在翻译时可以按固定搭配和逻辑关系译出。
但如何划分意群是大家问得比较多的问题。一般来说能形成一个完整意思的短语或句子单元就是一个意群。比如,“我生活在一个贫穷的环境中,但我并不埋怨”这句话,中间有一个转折,头一行记 “环境”(△)的符号,第二行记“转折符合(but,表示转折)”和“埋怨(⌒)”,然后用短期记忆和逻辑串出整个句子。当然,笔记法也因人而异,只要自己能看的懂,能帮助翻译就都是正确的。
同时口译笔记的主要内容是概念、命题、名称、数字、组织机构和逻辑关系(如大小、先后、因果关系等),切忌整句整段的记录源语信息,否则不但时间来不及,还会影响对句子结构的理解。
其次,我们是用符号记还是用文字记录,用源语记还是用译入语记。很多初学笔记者看到教材或资深译员用各种符号来做记录,心里羡慕得很,恨不得将一切都符号化、密码化。有人甚至回家自己发明了上百个不同的符号,结果睡醒一觉什么都记不得了。这就陷入了一种误区。有人觉得用讲话人的语言来记可以真实的再现源语的全貌,容易把握住源语的意思,在翻译时更准确,而另一些人觉的在记的时候就把源语转化为译语,这样在翻译的时候就更游刃有余,可以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来考虑译入语的地道和优美程度。实际上,这两种记法各有优势,到底采取哪一种没有定论,一切以帮助翻译的程度为衡量标准。也可以源语和译入语混用,只要自己觉的方便合适就行。
每一场会议都会遇到不同内容、专有词汇等,这些不是一两个符号能解决的。与其当时现场苦想符号,不如随手用文字(译入语或源语均可,只要自己能看懂)记下来并调动短期记忆和背景知识来翻译。一般来说只记住30-50个常用符号就好,剩下的东西可以临场随意发挥,怎么顺手怎么记,只要自己能看懂并翻译出来,就是胜利。
第三,笔记还是脑记。有些人在初学笔记法之后、初步掌握了记笔记的要领,在记笔记时恨不得像录音机一样“逐字记录”,但最后要么辨别不出自己写的东西,要么没有时间理清逻辑、没有时间思考表达方式。笔记法只是个辅助工具,但却不可或缺,它可以帮助译员回忆演讲者所传达的内容,同时争取利用这段时间差理清逻辑、找出译法。
北京新英达培训学校主攻翻译资格证证书培训,笔记法教学独树一帜。我们通过梯形式的逻辑结构将主次成分逐一区分,使翻译从业者在工作过程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在所有教职员工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我校已累计开设五十多期翻译资格证书培训班,共向社会输送2000多名翻译人才。学员毕业去向共分三类,有些学员就职于空客、奔驰、马士基、工商银行香港分行等知名企业,为中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些学员毕业后成为活跃在市场一线的自由译员,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企业对接等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一部分学员投身教育,决心通过自己的所学言传身教,帮助中国弥补翻译产业的缺口。
-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