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翻译公司 唐山翻译公司 唐山翻译公司
123

越权指挥打开空中救援通道(图)

唐山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图为李升堂(左一)和战友们。资料片

地震造成唐山交通、通讯全部中断,陷入 与世隔绝 的恐慌,危难时刻,李升堂用最原始的指挥方式为唐山人民架起空中生命通道,在指挥系统全部瘫痪的情况下,李升堂用耳听、眼观、头脑分析的方法,指挥来自全国20多个机场、13种类型的3000多架次救灾飞机起降,运出2万多名伤员,运进10万吨救灾物资,最多的一天有356架次飞机起降,最短起飞间隔只有26秒。

从唐山机场升起第一架飞机

1976年 7 28 唐山大地震发生时,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驻唐山飞机场任航行调度主任,负责飞行指挥工作。地震后,机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指挥调度大楼倒塌,电台、电话、指挥密语、资料被毁,指挥系统瘫痪;机场上的通讯、导航、雷达等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全场停水、断电,整个机场处于关闭状态。

航行指挥人员有的牺牲了,有的受了伤。幸存者有于振兴、苏悦林、刘体友、赵彦彬和我5人。悲痛之余我们想如何把灾情报告给党中央、国务院,以求支援,及早抢救唐山人民的生命财产。我急中生智,向副师长王文礼大胆地提出:越权动用外来转场的运输机,派人去北京直接向中央领导汇报灾情。他同意了我的意见,紧接着,他去派人,我去组织指挥飞机起飞。

但此刻组织人员、车辆到场保障飞机起飞谈何容易。过去一个电话就可以办妥的事,如今要用两条腿去完成。经过了解,通讯营有一部通讯车没有完全被砸坏,尚可以使用,导航台只有跑道北头的可以使用。我又跑到军人招待所,找到了兄弟部队的飞行人员,并设法把他们带到机场停机坪上。

经过全机组的努力,飞机很快检查好了。但是天不作美,黎明前细雨蒙蒙,云高不足150米,地面能见度不足1公里,一时无法起飞。约6时,天气稍有好转,我决定指挥一架里-2飞机起飞,这时调度员刘体友向我提出说,该机未经上级批准,对方机场也没有同意,违反飞行规定。

按规定,这架飞机是绝对不可以起飞的。可现在是非常时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人民群众遇到危难的关键时刻,我决定承担风险,敢于负责。于是我决定,令里-2飞机立即起飞。随着一颗绿色信号弹升空,飞机滑出停机坪,冲向跑道,像离弦的箭一样,腾空而起,风驰电掣般地向首都北京飞去。航路上乌云密布,看不到地面,也收不到对方机场的导航台信号,茫茫云海中机组人员只好采用各种方法与北京军区航行管制中心联系,终于在早上7时许于北京南苑机场安全降落。这是震后从唐山机场升起的第一架飞机,从此架起了空中桥梁。

创造空军用肉眼指挥的传奇

全国支援唐山抗震救灾工作展开了,空军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从各地调集了大量飞机执行空运任务。当天就从南方调用数架大型运输机,从东北沈阳等地向唐山机场空运医疗队。从山东济南机场一次就派出了7架飞机,由中队长齐振家领队,空中采用跟进队形浩浩荡荡地向唐山机场空运药品。同时,北京、上海、石家庄、沈阳、沧州等地救灾的飞机也蜂拥而至,相继在唐山机场降落。

大规模空运,对我们航行指挥工作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感到巨大的压力,肩上仿佛有千斤重担。我暗下决心,没有密语就用明语指挥,没有雷达就用眼睛看,无论如何也要把党中央交给我军的空运任务完成。于是一个指挥多机种、大规模、高密度的飞行指挥方案在我脑中形成。

7月30日,国务院决定把唐山受伤的群众向全国11个省、市转运治疗。翌日起,全国各地支援唐山的物资、接运伤员的飞机云集唐山机场上空,我和4名航行调度员勇敢地挑起这历史上最大规模空运飞机起降指挥的重任。震后指挥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航行预报,也收不到起飞通报,也就是说飞机由什么地方来,来多少,是什么机型全不知道,指挥上一片茫然。我们只好对飞临上空的飞机采用耳听、眼看、头脑分析的办法,根据空中飞行员的报告和飞机飞行高度,判断是大型机还是小型机,是从哪个方向飞来的,以调开高度差,指挥其进入机场上空。再根据飞机在上空所处的位置用目视指挥,按先后顺序加入起落航线,依次降落。这就是后来在百姓中传开的,空军用肉眼指挥救灾飞机起降的传奇故事。

为了把党中央慰问电、食品及时传达和投放下去,空军又派来十几架直升飞机。不同速度的飞机同时起降,已给指挥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直升飞机与其他飞机无法同时建立起落航线。我当机立断,把直升飞机摆在指挥车旁边,在指挥员的目视范围内,利用南北航线上两架飞机着陆的间隙,实施交叉起飞,穿越下滑线,向西低空出航,完成任务后再由东面低空返航落地,巧妙地避开了飞行冲突,这是《飞行基本规则》书中没有的,是一个创举。

最短间隔只有26秒

每天几百架飞机起降,再加上几架直升飞机空投,大家共用一个频道同时讲话,很快就出现了无线电通话障碍,情况异常危险。我决定打破常规,向空中所有的飞机定时通报机场降落的气象条件,以便于空中飞行员根据场面气压调整机上高度表。凡听到的不必向地面塔台请示;地面上的飞机,除了进入跑道外,尽量减少占用无线电频道。经过调整好不容易才渡过了这航空史上罕见的通话障碍难关,使飞行秩序恢复正常。

就这样,在震后的10多天中,我们用最简单的通讯工具指挥来自全国20多个机场、13种飞机、3000多架次起降,最多的一天356架次飞机起降,最短的起飞间隔只有26秒,落地间隔不超过1分钟,运出伤员20000多人,运进救灾物资数千吨,各种救护人员3000多人。此外,我们还指挥调度了空军派出执行专机、视察、转场、航空照相、野外救护、喷洒防疫药水等10余种特殊任务飞行,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受到党中央领导和国务院的表扬。除个人立功外,中央军委为我们调度室荣记 集体一等功 。 《人民日报》载文称, 这是我国航空史上的奇迹 。

岁月流逝,那当年的记忆没有流逝;斗转星移, 40年前的空运壮举却难以让人忘怀。


分享到:


  • 相关文章

热门城市:
区县翻译 :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二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