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大灾无大疫
唐山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40年前,大灾无大疫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韩一勤)唐山大地震至今40年了,在纪念7 28抗震40周年之际,我不由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
1976年7月28日凌晨,当人们正在熟睡之时,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房屋瞬间几乎全部倒塌,一片瓦砾,伤亡惨重,惨绝人寰。几天后,马路两旁尸体臭气难闻,医疗队和防疫队陆续进驻唐山,进行救死扶伤和防疫工作。当时余震不断,饮水、吃住都有问题,党中央对这次地震十分关注,中央有关领导和省前指的领导,及时赶赴唐山,住在飞机场,当时我也在那里工作。
有一次,我和省军区领导去市冷冻厂,领导命我马上回市里组织防疫队伍,几天后市里成立了防疫灭病指挥部,由我负责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从防疫站和各医院、教育局抽调数十人组成的办公室,分成若干个小组赴各区开展工作。极为恶劣的环境必然会引起传染病大流行,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在大灾之后不发生大疫、不再死人。我们知道,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所以,我们立即建议指挥部领导,就当前情况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好切断传播途径这一基本环节;二是抓好重点人群的免疫接种;三是大搞卫生宣传,充分发动群众搞好卫生。在切断传播途径方面,主要做好饮水卫生和消灭蚊蝇工作。当时有很多人喝坑水和游泳池的水,所以把全市的坑和游泳池看管起来,进行漂白粉消毒。由于气温很高,蚊蝇孽生,密度极大,据此特点,在蚊蝇消杀这项工作中,除地面消杀之外,还动用了飞机洒药。当年飞机喷洒作业95架次,总喷药面积42.4万亩,共用药45.29吨,使蚊蝇密度比喷药前大幅下降。
在重点人群免疫方面。1976年至1977年两年中,接种麻疹疫苗19.7万人,接种伤寒、霍乱四联疫苗84.2万人,流脑疫苗41.9万人,小儿麻痹糖丸、白百破、流感、乙脑等疫苗均及时地进行了接种。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广泛开展了卫生宣传和清尸工作。据不完全统计,1976年至1978年共出动卫生宣传车300辆次,组织了300个卫生宣传队,放映卫生科教片60场次,编印各种卫生宣传材料87.7万份,有线广播6500次,发动群众清除垃圾和废墟466.6万吨。
在清尸工作中,采取了民兵专业队与群众个人清尸相结合,共组织了2000名民兵专业队和医务人员50名,将市内55000具尸体清理到公墓。通过以上防疫措施,使各种传染病大幅度下降,1977年传染病与震前5年相比,伤寒下降63.5%,白喉下降80%,猩红热下降68.7%,乙脑下降85.5%,小儿麻痹下降78.2%,肝炎下降29.9%,总平均下降74.9%。
办公室人员不分昼夜的忘我工作,发扬了不怕艰苦和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与几千名外援防疫队员积极配合,有效开展防疫工作。同时通过机组飞行人员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传染病比常年大幅度下降。因此获得了1977年、1978年省科技成果奖励大会一等奖,并受到省里表彰。
-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